正式執(zhí)行《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》


原國家環(huán)??偩指叨戎匾暢擞密噧瓤諝馕廴締栴},從2002年開始組織專家就相關問題進行了大量調研,并于2004年向國務院提交了報告。
報告認為,車內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的主要原因有3方面:一是消費者對汽車舒適性和感觀等的要求越來越高。汽車生產企業(yè)和裝飾企業(yè)在設計、生產和裝飾汽車產品時,迎合消費者的要求,使汽車的密閉性及車內設施的裝飾水平不斷提高。車內空氣污染物種類、數量隨之增加。二是一些汽車生產和裝飾企業(yè)為降低成本、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,采用一些質量不高、甚至對人體健康有害的劣質材料,加劇了車內空氣污染。三是社會公眾的環(huán)境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不斷提高,對直接關系身體健康的車內環(huán)境質量日益關注。
報告指出,車內空氣污染問題確實存在、日益突出。急需制定相關的污染控制和檢測方法標準,規(guī)范企業(yè)生產,為解決車內空氣污染糾紛提供技術依據。國務院贊成報告意見,要求原國家環(huán)??偩肿ゾo制定相關標準、保障用戶健康。
按照國務院批示精神,原國家環(huán)保總局于2004年啟動了車內空氣污染物濃度限值及測量方法標準的制定工作。
由于可參考的國外標準較少,只能邊研究、邊探索。加之這項工作影響廣、具有開創(chuàng)意義,為確保標準的科學性、適用性,其管理參照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履行了更加嚴格的環(huán)保技術法規(guī)制定程序。
2007年,經過深入調研,在開展車內污染物采樣及測試方法科研基礎上,有關部門制定了《車內揮發(fā)性有機物和醛酮類物質采樣測定方法》(HJ/T400-2007)(以下簡稱《方法》)。
此后,依照《方法》組織多家企業(yè)對新下線乘用車進行了大量實車測試,書面征求了多家整車生產企業(yè)乘用車內空氣中有機物濃度數據,了解車內空氣中有機物水平現(xiàn)狀、確認車內空氣中有機物排放源,由此形成標準草案。
經反復征求衛(wèi)生、毒理、汽車等方面專家意見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后,草案通過了嚴格的技術審查和行政審查。終,《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》(GB/T27630-2011)于2011年發(fā)布。
《室內空氣質量標準》規(guī)定了不同種類污染物濃度小時均值、日均值、年均值等。而依照《方法》,《指南》規(guī)定的污染物濃度限值實際上是特定溫度、濕度等規(guī)定檢測條件下的16小時污染物累積濃度。
顯然,對于乘用車輛生產、改裝、使用及其他過程中的車內空氣質量評價和污染防控,《指南》和《方法》共同提供的技術依據具有更強的針對性。